大部分人都明白和了解血壓高不是好事,不過,低血壓(Hypotension)也有問題,更有可能反映身體潛藏的健康風險。
血壓幾低才算「低血壓」?
血壓幾低才算「低血壓」?
血壓,即是心臟一收一放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。血壓高對身體器官固然造成慢性損耗,但血壓過低亦會影響健康。現時世衞對低血壓沒有特定標準,但一般來說,收縮壓(上壓)低於90mmHg,舒張壓(下壓)低於60 mmHg,便是低血壓。
低血壓有沒有症狀?會危及性命嗎?
低血壓有沒有症狀?會危及性命嗎?
部分低血壓個案會出現症狀:包括視力模糊或衰退、頭暈、昏厥、疲勞、難以集中精神、噁心等。嚴重低血壓,尤其是長者,會降低身體的含氧量,導致心臟和大腦受損。
如果血壓突然下降有可能危及性命。例如上壓從110 mmHg突然降至90 mmHg會導致眩暈、休克。一旦休克,病人呼吸變得淺而快、脈搏弱、皮膚亦會變得濕冷和蒼白。如果病人發覺自己血壓低,又或有以上病徵,應該盡快求醫。
低血壓代表身體有隱疾?
低血壓代表身體有隱疾?
是的,部分低血壓個案與以下問題有關。所以,低血壓是一個「警號」,提醒你找出問題根源,例如:
- 脫水:飲水不足便會脫水,導致體內血容量减少,引致血壓下降。此外,發燒、嘔吐、嚴重腹瀉、劇烈運動都可導致脫水,也是低血壓的誘因。
- 缺乏營養:例如缺乏維他命B12、葉酸、鐵等營養素,有可能引起貧血,形成低血壓。
- 心臟問題:例如心臟病發、心臟瓣膜出現問題等,都會導致低血壓。
- 內分泌失調:例如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(Addison’s disease)可導致血壓下降;另外,血糖低也可能降低血壓。
- 懷孕:由於血管迅速擴張而引發血壓下降,分娩後血壓通常會恢復至正常水平。
此外,失血過多、嚴重感染(如敗血症)、嚴重過敏反應、服食藥物如利尿劑、柏金遜症藥物、抗抑鬱藥、心臟科藥物等都有可能導致血壓下降。
有何方法找出低血壓成因?
有何方法找出低血壓成因?
醫生會首先透過問診,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。如果有懷疑,就會進一步檢查,例如:
- 驗血:可找出是否因為高血糖/低血糖或貧血,造成低血壓
- 心電圖:檢查心率,看看低血壓是否因為心臟病引起
- 斜床測試(tilt-table testing):一些病人在轉換姿勢時(例如躺下、蹲低起身時),血壓會急降,名為「姿勢性低血壓」(postural hypotension),常見於65歲以上的長者。這類型的低血壓患者,可透這項測試,評估姿勢變化時病人的心率和血壓。
低血壓,一定要治療嗎?
低血壓,一定要治療嗎?
未必。可以先嘗試改變生活習慣,看看能否改善。以下的建議,都是針對上述病因提出的解決方案,例如:
- 多喝水,少喝酒:多喝水可增加身體血液量,減少飲酒亦可避免身體水分流失,舒緩低血壓問題。
- 注意身體姿勢:不要突然彎腰、躺下、起床或改變姿勢(例如蹲低起身),避免「姿勢性低血壓」。
- 少量低碳食物:一些患有自主神經系統疾病如柏金遜症的長者,在進食後1至2小時可能會出現「餐後低血壓」,吃少量低碳食物有助減輕症狀。
- 穿著壓力襪:改善血液循環,管理血壓。
做齊以上建議,血壓依然低,要食藥嗎?
做齊以上建議,血壓依然低,要食藥嗎?
某些病人血壓低,是因為本身服食的藥物引起,病人可在醫生建議下更換、停止或降低藥物劑量。記住,千萬不要擅自調整藥物劑量,因為血壓大上大落是非常危險的。如果多番嘗試仍未能改善血壓,或者低血壓成因不明,醫生便可能需要處方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