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腸癌

– 以下內容經 楊丕祥醫生 審校

大腸癌的現況

根據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,2017年10大常見癌症之中,大腸癌的病發率排名第一,高達5,635宗,而死亡率則在所有癌症中排第二位,近年大腸癌個案有上升趨勢。

 

甚麼是大腸癌?

大腸分為結腸及直腸,主要功用是吸收水份和儲存糞便。研究發現,大腸癌最初是腸壁細胞不正常增生形成的腺瘤性瘜肉,雖然大腸瘜肉原屬良性,但累積長時間的基因突變,部分大腸瘜肉有可能發展成為惡性腫瘤。因此有別於其他癌症,大腸癌是少數可以預防的癌症。

大腸癌症狀

大腸癌症狀

早期大腸癌可能沒有明顯病徵,病人亦難以察覺是否有大腸瘜肉存在,因而大部分有明顯症狀的人士在確診時都已屬於第三期。

  • 大便有血或呈黑色
  • 大便帶有黏液
  • 排便習慣突然改變(如持續便秘或腹瀉)
  • 體重下降
  • 腹部絞痛
  • 如廁後感覺腸內仍有冀便
  • 出現貧血症狀如手腳冰冷、疲倦、心跳、氣喘、面色蒼白等

大腸癌的成因 + 風險因素

大腸癌的成因 + 風險因素

大腸癌主要由瘜肉演變而成,而其中大腸腺瘤(adonema)瘜肉屬可以預防,主要跟高動物性脂肪、高蛋白質和低纖維的飲食習慣有關,因此健康的飲食習慣可減少患上大腸癌的風險。

 

大腸癌的風險因素

  • 男士
  • 年齡老化:50歲或以上
  • 腸道經常發炎:如克降氏症患者)
  • 家族遺傳
  • 吸煙
  • 酗酒
  • 肥胖
  • 缺乏運動
  • 多肉少菜或高脂飲食

如何診斷大腸癌?

如何診斷大腸癌?
  • 定期篩檢:大腸瘜肉由生成、長大,至演變成癌症需要約7至10年時間,但由於有年輕化趨勢,故此建議由45歲至50歲起,開始定期做大便隱血測試及大腸內窺鏡檢查。前者用於檢測大便中肉眼察覺不到的微量出血,如發現大便有隱血,醫生便會安排患者接受大腸內窺鏡檢查,準確檢查大腸內的病變狀況及切除大腸瘜肉化驗。如發現有少量大腸瘜肉,經化驗後無特別問題,可於5年後再作檢查;如果大腸瘜肉多達20至30粒,則應在翌年再作檢查。不過,大便隱升測試只是輔助性質,因為沒有大便出血並不代表沒有癌症,特別是大多數瘜肉都不會流血。因此如醫生認為病人有風險因素,即使大便隱肉測試的結果為陰性(negative),亦會建議病人接受大腸鏡檢查。
  • 影像檢查:透過磁力共振(MRI)及電腦掃描(CT scan)影像檢查技術,有助醫生清晰掌握身體各部位包括軟組織的癌細胞位置、擴散或轉移情況。

大腸癌的分期

大腸癌的分期
大腸癌分期 五年存活率

第一期:癌細胞只見於大腸壁,並未擴散。

90%

第二期:癌細胞已經生長到結腸或直腸的最外層,但並未通過表層。
或癌細胞通過結腸、直腸表層生長,也可能影響到其他組織或器官,
但尚未擴散到淋巴結或傳播到其他地方。

70%

第三期:癌細胞擴散到鄰近的淋巴系統

50%

第四期:癌細胞擴散到肝臟、肺部等遠端器官

0-40%

大腸癌的治療方法 + 先進技術

大腸癌的治療方法 + 先進技術

手術仍然是結腸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。 通過切除主要癌細胞,可預防由癌症有機會所引起的腸道阻塞,並改善結腸功能。 手術所切除的腫瘤或腫瘤附近的淋巴結會一併進行顯微鏡檢查,從而確認癌症期數。

 

治療大腸癌的先進技術

  • 達文西機械臂手術:治療大腸癌最尖端的微創技術,透過高解像度的立體影像,醫生可以在手術過程中更精準地判斷腫瘤位置。而仿真手腕機械臂在操控上非常靈活,活動範圍更廣,機械臂兼具濾掉震顫,能做到比傳統微創手術更精細和準確的動作,即使腫瘤長於盤腔最深、最窄位置的直腸,都能準確下刀切除,不會傷及骨盆附近神經線,出現泌尿系統併發症的風險亦可減低,提升了治療效果和病人安全性。
  • 高速螺旋放射治療系統:可針對腫瘤位置作360度照射,並能精準控制不同位置的照射劑量,減低對不停蠕動的小腸及正常器官的損害。
  • 先導放化療:在手術切除前讓大腸癌病人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,縮少腫瘤體積,爭取在狹窄的腹腔內有較寬的切緣(Surgical Margin),以完全清除腫瘤。
關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