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房顫動一直是困擾的心律問題,而令患者最擔心的莫過於中風風險。傳統的消融術,手術時間長且併發症風險較高。近年來,全新的脈衝場消融術(PFA)在港推出,以其精準度高、安全性好、手術時間短等優勢,為房顫患者帶來更安全、更有效的治療選擇。
消融術與脈衝場消融術(PFA)是什麼?
消融術是一種用來治療心房顫動的常見手術。它透過各種方式(如熱能、冷凍或電能)消滅心臟內引起不正常心律的細胞,以恢復正常的心跳節奏;而脈衝場消融術(PFA) 則是一種新興的消融術。不同於傳統的熱能或冷凍消融,脈衝場消融術利用高壓電場,在極短的時間內產生強大的能量,直接穿透細胞膜,造成細胞死亡。
常見的消融術有哪些?
射頻消融術 (熱能/冷凍)(RFA) 傳統的射頻消融術,不論是利用熱能的射頻消融,還是冷凍能量的冷凍消融,都是透過溫差來消融引起心律不整的異常細胞,令心律控制較為穩定。這種方法雖然有效,但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。
首先,傳統溫差消融術會對心臟周圍的組織造成食道穿孔、肺靜脈收窄、神經損傷、橫膈膜跳動受影響等不可避免的傷害,這些併發症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,甚至危及生命。此外,每個消融點都需要較長的加熱或冷凍時間,整個手術過程往往需要2-3小時,對於年長者或心臟功能不佳的患者來說,是一項較大的負擔。
脈衝場消融術 (PFA)
脈衝場消融術(PFA)是治療心房顫動的最新技術,其高壓電流直接針對心臟細胞,在數秒內穿透細胞膜,形成無數微小的孔洞,使引發心房顫動的不正常細胞迅速流失,最終死亡。
脈衝場消融術對周圍組織如食道、神經、血管的傷害較小,大大降低了傳統消融術可能導致的肺靜脈收窄、食道損傷等併發症。而且脈衝場消融術的手術時間亦比傳統射頻消融術短大約一半,大概一個多小時就完成整個手術。這對於長者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來說,是一個很大的優勢。
不過,脈衝場消融術的術後復發率與傳統消融術相若,以術後一年計算,超過80%間歇性房顫病人以及約60-70%持續性房顫病人,均沒有復發。
消融術成功率有多高?
不同類型的消融術,其成功率亦有所差異。以消融術治療心房顫動而言,其成功率約為70%,但仍需考量個體差異。
香港港安醫院–司徒拔道可以進行脈衝場消融術嗎?
香港港安醫院–司徒拔道心臟科配備多種先進設備,為有需要人士提供不同的心臟科服務,其中針對心律不正的介入治療服務,包括脈衝場消融術 (PFA)。
心臟消融術後遺症
傳統溫差消融術在消融變異細胞的同時,也容易波及周圍的正常組織,可能導致食道穿孔、肺靜脈狹窄、神經損傷等嚴重併發症;相比之下,脈衝場消融術能更精準地作用於病變細胞,對周圍組織的傷害較小,大大減低引起併發症的風險。